在蛋鸡养殖过程中,雏鸡的好坏、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养殖场蛋鸡产蛋期的直接利益,也影响了整批鸡的生产效益。那么,我们在育雏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来降低死亡率,提高成活率,以及把控育雏期的均匀度呢?
1. 进鸡前的检查。雏鸡进鸡舍之前的检查工作很重要,养鸡户要检查鸡舍内的设备有无损坏,通风、供暖等设施是否正常。
2. 消毒工作。雏鸡进鸡舍之前的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好,包括设备、墙面、地面等,都要做好消毒。可选择用烟熏消毒王对圈舍进行熏蒸消毒,菲克或聚维酮碘对地面、设备进行喷洒消毒。
3. 温度控制。雏鸡进鸡舍之前,一般要提前一天进行预温,以给雏鸡一个舒适的体感:1-3天33-35℃,4-7天32-33℃,一周以后每周温度下调2-3℃直至21天时。
4. 湿度管理。调节湿度,使鸡群感到舒适,湿度前期可控制在60-65%左右,适宜的湿度能够改善育雏鸡舍空气质量,减少粉尘,降低氨气浓度,减少呼吸道疾病。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。
5. 准备工作。雏鸡要使用的饲料、兽药和疫苗,养鸡户应该提前准备好。
6. 饮水管理。雏鸡进舍1-2小时后先进行饮水,一般饮水的温度控制在20度上下为好,并在饮水中加入腹膜金方和生命素,连用5-7天。可有效预防沙门氏菌感染,并促进卵黄吸收。饮水后2-3小时再开始喂料。
7. 光照管理。雏鸡的光照要做好管理,每天的光照要遵循先强后弱的规律,那么在0-3天使用22小时光照,4-7天使用21小时的光照,7-14日龄每天20小时,后续每周光照缩减2小时,直到降为每天10小时的光照为止不再继续缩减。
8. 饲养密度。雏鸡饲养密度的大小,应根据雏鸡日龄大小、品种、育雏方式、加温方式、季节和通风条件等进行适时的调整和疏群。
立体笼育雏时,前10天将雏鸡移到上层,逐渐分群,利用疏散鸡群的机会把强弱雏分开,弱雏置于温度较高的部位,以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。不同育雏方式的饲养密度不同,雏鸡1~2周龄饲养密度,笼养60只/㎡,网上平养40只/㎡,地面平养30只/㎡;3~4周龄,笼养40只/㎡,网上平养30只/㎡,地面平养25只/㎡;5~6周龄,笼养30只/㎡,网上平养25只/㎡,地面平养20只/㎡。
9. 保温工作。注意鸡舍温度,养鸡户可根据雏鸡的形态判断,如果有扎堆颤抖,则表示温度低了;如果有饮水过多,远离热源,则表示温度高了。
10. 通风换气。通风换气对任何日龄的鸡都很重要,对雏鸡也不例外,但要注意万万不要直接对风吹,不然得不偿失。
11. 断喙工作。一般过了1周龄,就要给雏鸡断喙,可有效预防将来啄羽,啄架,啄蛋,啄肛等现象的发生。
以上就是养鸡户需要注意的蛋鸡育雏期的注意事项,做好这些让你养鸡育雏无忧。